线下沉浸式业态的一种新可能JN体育,|1000个创新案例
发布时间:2024-10-12 13:57:47点击:
当下正面临着周期给社会经济制造的又一轮波动,但即便是在大萧条期间也仍然有迪士尼、乐高、IBM这样的企业创建、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巨头。
在商业力量的驱动下,新技术持续融入产业,创造出新产品、新场景,对新模式、新机会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这让我们仍然愿意相信,创新依然是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期货,特别是在生成式AI改造世界的进程中,有更多创新力量和创新可能性涌现出来。
这些创新可能是基于新技术与新需求,创造的新的软硬件工具,新产品;也可能是基于新人群与新消费,产生的新的线上场景和线下空间;或基于老经验在新的海内外市场找到的新机会与新尝试。
他们也许起于微末,但最终,有可能将跨界经验与行业know-how结合,让老行业焕发出新增量,甚至创造一个新行业。在个体开发者/创作者不断被赋予更大能量的时代,我们也希望从个人的灵光一现中,抓住指向未来世界的一丝弧光。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1000个创新案例」专栏的持续更新,去介绍更多这样具有行业启示意义的创新案例,也希望大家能够向我们多多推荐这样的案例。
一位正在太空旅行的流浪诗人邀请偶遇的地球来客和他一起探索宇宙,我登上他的飞船开始穿越光年的距离,浩瀚的星尘在我们的脚下流动,时间、空间和生命的维度在此交汇。
在西岸美术馆B1层的多功能厅,「深空未来」8K宇宙剧场《太空遨游2.0:时空尽头》又带领着一批新的旅客踏入星海。高8米、宽14.22米的8K超高清巨屏与3D视效技术结合,真实的物理空间与虚幻的投影世界重叠,斑斓的宇宙就近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
「深空未来」(Deep Space)是亚洲首个8K超高清沉浸式探索空间,自2023年12月23日登陆上海以来,推出《太空遨游》《8K极致精选》《最后的晚餐》《名画出逃记》等主题展演,目前接待观众已经超过12万人次。
空间体验分为展演和展映两种形式。展演场次单场体验约1个小时,「深空领航员」以剧情式讲解的方式带领观众探索不同的内容模块,也会随机与观众互动,为观众带来更独特的现场感受。而在展映场次中,多条内容以集锦的方式轮播,体现出其丰富的玩法可能和内容储备。
「深空未来」的合作伙伴林茨电子艺术中心运营Deep Space空间多年,致力于与不同的艺术家合作,通过Deep Space的场域搭载科技、艺术、教育等多元内容。当前,林茨电子艺术中心已将Deep Space的运营模式和技术经验推广至墨西哥、瑞士、芬兰等地,打造全球「Deep Space大家庭」。
由于场馆和合作方的不同,Deep Space在各地也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可能是公共教育空间、品牌展示空间甚至是医学研究所。「深空未来」则展现出线下沉浸式体验的一种新可能,以科技赋能演出,以戏剧形式丰富展览型内容,但与真正的沉浸式戏剧相比又更加轻盈。
「深空未来」制作人田元表示,Deep Space所独有的内容管理系统也对国内的艺术家开源,艺术家可以借由这个平台让自己的作品进入世界各地的线下场景。「深空未来」已经与浙江中国美院合作开展了三次艺术工坊,田元也希望Deep Space平台能够提供一个机会,为中国培养孵化更多优秀的新媒体艺术家。
9月30日,时空任意门将刷新在杭州——杭州M511光影汇盛大开幕,以沉浸式光影空间为核心定位,邀请《永恒的巴黎圣母院》VR剧场、环境式音乐剧品牌「一台好戏」以及「深空未来」入驻。以沉浸式项目为主题的集群式商业空间的出现,是线验市场的一次新尝试,也为更广义的线下沉浸式体验搭建一种平台型场景。
官方购票平台大麦上,「深空未来」《太空遨游1.0:光的旅程》、《太空遨游2.0:时空尽头》齐登上海展览高分榜前十。在一周约20场的演出密度下,这样的口碑难能可贵。展演单场约持续60分钟,可容纳200-380人不等,最晚一场于20:00结束。「深空未来」打破了美术馆晚间没有内容的传统,为西岸美术馆的人流量带来突破JN体育,。
相比纯粹的天文常识科普讲解,「深空未来」的展演有明确的主题和线》把观众设定为一束光,在领航员的带领下,从太阳出发,漫步八大行星、穿越银河系,直至460亿光年以外的可观测宇宙边界。
《太空遨游1.0》有很强的亲子属性,暑期正是热度高峰,亲子套票销量良好。据田元介绍,在林茨电子艺术中心的常规展出中,Deep Space的受众也大多是亲子,教育是其重要的使命,他们也与许多当地学校建立了联系,举行研学营等活动。不过田元认为,太空主题其实是全年龄段都会感兴趣的内容,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自己的体悟。
天文知识无疑是非常硬核的,系统性介绍下来信息密度十分可观,对于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的观众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门槛,也很考验观众的耐心专注度。为了保证演出质量和观演体验,展演被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这是团队摸索出的一个相对合适的时间。
但1个小时的演出时间承载量始终有限,所以他们将《太空遨游》做成了系列化产品,通过多维度的内容设计把一个主题讲透,辐射不同观展人群的偏好,希望更多人能走进「深空未来」的空间。
今年3月《太空遨游1.0》的上座率达到爆款级别的数据表现,田元就开始着手进行后续内容的研发。《太空遨游2.0》相比《太空遨游1.0》更具人文色彩和故事性,设置时间、空间、生命三个篇章,以一首由深空领航员(创作者兼演员)吴天任原创作词谱曲并自弹自唱的吉他曲串联,面向年龄层次更成熟的观众群体,主打浪漫氛围的营造,并试图启发观众进行一些哲学性的思考。
「不一定要理解这件事,去看故事去找最普适的共鸣点就可以。」在社交平台上的repo中,被提及最多的便是生命篇章中十二星座的部分,在一众以希腊字母命名的星球中最令人熟悉亲近,那是与个体最相关的一部分宇宙。在小朋友和大人此起彼伏寻找自己的星座的余音中,光影变幻,温柔的吉他响起,吟游诗人唱着「一片星空,深蓝的梦,都揽入怀中……」地球的不速来客将宇宙级别的浪漫收入囊中。
线下沉浸式体验依然有着较高的热度,Team Lab沉浸式数字艺术展一度成为上海打卡胜地,《SleepNoMore不眠之夜》一票难求。从需求端上讲,线下沉浸式体验的数量在变多,受众在变广。从供给侧来看,线下沉浸式体验的形式在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内容变种,例如去年的爆款VR展《消失的法老》、以《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为代表的小剧场环境式音乐剧、开心麻花《疯狂理发店》一类的沉浸式互动推理喜剧等等。
「到底要什么观众,以及不要什么观众?通过内容形式还是通过票价来调节?这对我们来讲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尝试。」作为前华人梦想总经理,田元深耕线下演出市场多年,曾主导《剧院魅影》《妈妈咪呀》《谋杀歌谣》等多部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的原版引进和中文版制作,对于如何挖掘市场潜力她有着丰富的经验。
2018年开始,田元就着手进行Deep Space项目的调研,与林茨电子艺术中心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沟通磨合,最终于2023年年底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以「深空未来」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与常规艺术展览相比,「深空未来」的展演模式让体验丰富了不少,但与剧场里的演出相比,展演的情节设置都较为简单。在她的制作经验中,音乐剧的制作运营实在太「重」了。为了一个完美的舞台呈现,团队人数众多,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硬件上得租到城市中心的剧场,如果办巡演还需要更多人力、行政方面的支持。「这些东西都是稀缺资源,大家竞争越来越激烈。」她想从制作端做一些改变,或许科技是一个机会。
《太空遨游》系列的视觉呈现基于光学巨头蔡司主导开发的一款可实时模拟宇宙空间环境的互动应用程式,NASA、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谷歌、微软、史密松天体物理台等众多科研机构参与不同模块的设计制作,国际合作网络强大。田元在林茨电子艺术节第一次看到Deep Space项目时,就深受其视觉效果震撼,而后便从线下商业戏剧从业者的眼光出发,萌生了通过这一平台挖掘不同内容,再以戏剧编排的方式做线下演出展示的想法。
这是一个全新的创作模式,对于演员的要求非常高,他需要成为项目主创,参与到主题编排中去,既是导演又是编剧,还需要自己完成演出互动。田元说她还是比较幸运,找到了一些综合素养很高的演员,这也让她对内容开发有了信心。比如《8K极致精选》的创作者及演员周仲玉,从国美和上戏毕业。「她有创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她对新鲜事物是感兴趣的,也愿意在舞台上进行展示,能够不断地通过现场演出的反馈进行调整。」
由于技术本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Deep Space在各地的产品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田元很自豪地表示,林茨对于中国的展演创排模式也很惊讶,他们对于视觉内容的二次创意感到兴奋。演出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引导观众进行深度体验,辅助进行环境氛围的营造。
Deep Space的屏幕装置对于空间有比较高的要求。墙地面投影的理想标准尺寸均为 9米×16米JN体育,,这就要求场馆必须是能满足逾9米挑高、且相对规整的无柱环境。起初田元考虑过改造IMAX影院,但改造之后座位数将会非常有限,空间效益不高。最终落地西岸美术馆多功能厅的解决方案是相对等比例缩小了一定的屏幕尺寸至8米×14.22米,但保留空间原有可伸缩阶梯座椅230个,外加舞台地屏上还可以坐100-150人不等,极限容纳量在380人。这样的设计方案在观演体验和运营效率之间找到了一个较优的平衡。
田元非常注重观众体验,原来在天桥艺术中心她就执意要取消剧场三层,不希望观众花了180买票却要坐有遮挡的山顶。在「深空未来」的硬件考量上,如果能够用较为轻便的3D眼镜就能拥有足够的体验,她就不会追求所谓更新颖的VR外设,「我们还是追求内容本质」。
在田元看来,虽然名为宇宙剧场,但Deep Space是基于空间概念运行的项目,代表一种内容创作的模式。「我们这个平台本身有很强的兼容性,它是开源的,那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去做一些新的内容放进来展示。它不是以一个以戏剧或者音乐剧内容为核心驱动的项目,它的属性就是线验空间。」
对于创作本身,田元有着很高地热忱,「其实创作对我来讲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非常愿意投身其中,可以跟很多的主创去聊聊想法,看到某个作品慢慢的成熟,这个过程本身对我来说是好的。」至今,「深空未来」已经和浙江中国美院合作开展了三次工作坊,向师生开放部分后台的3D技术参数之后,他们的作品明显地发生了一些变化。田元表示:「国内的艺术家可能有很好的创意或很好的技术,但是怎么把这些创意和技术结合起来,去转换成一种线下可展示的内容?我觉得这需要练习和磨合。」
田元并没有带着强烈的商业眼光去寻找下一个草间弥生或是蜷川实花,她鼓励年轻人多去练习、多去呈现、多去打磨作品,并不是期望能够直接复制一种成功。她解释道,这和她做音乐剧的逻辑是一样的,制作世界一流品质的中文版音乐剧,是希望通过国外成熟的体系化的能力去培养中国的演员、技术团队、制作人员,「我觉得有这套体系之后这个产业才能发展,我们是长跑型选手,不能只关注点状的这个作品本身。」
就「深空未来」来看,项目内容已经非常多元化,有宇宙剧场、奇趣美术馆、时空博物馆、未来实验室、音乐会等等,地产公司、地方文旅、博物馆等等不同机构也争相之于洽谈合作。田元把良好的合作效益归结为两点,第一是内容本身的视觉体验足够震撼,第二则是较低的成本和不错的空间效益,性价比很高。
以往一个剧场建立之后,需要再招募内容运营方。但「深空未来」是带着内容建造空间的,建成空间的实用性很高。尽管初期的设备投入比较大,百万级的投影机算得上昂贵,但田元表示技术的迭代更新是大的发展趋势,高端设备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商业场景,技术会越来越亲民。
另一方面,田元坚信创意产业能够成为一种支柱型产业,「百老汇就是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文旅目的地。」而文化需要一个很长的培养周期,或许再过几年才能看见沉淀的成果。目前看来,「深空未来」与徐汇滨江整体的文化产业结合得很融洽,团队已经与西岸美术馆沟通年底续签,期待在引进更多国际上的先锋作品和头部文化IP之余,也开始着力孵化中国原创的作品和内容。
9月30日,杭州M511光影汇开业,「深空未来」将入驻1号厅。从杭州本土的市场情况出发,「深空未来」在M511开业之初将呈现《太空遨游》《名画出逃记》《AI时代狂想》三大主题展演和为国庆黄金周夜间时段专门定制的深空音乐会《太空漫游》,主打亲子和年轻人群。
「深空未来」走进杭州是田元一直在考虑的战略规划,这意味着这个项目商业化复制的可能性。并且在田元的观察中,西岸美术馆的接待人群里江浙一带的受众很广;另一方面她则认为,作为阿里的总部,杭州市场对科技项目有一定的接受度。此外,杭州本地也有多媒体艺术专业最完备的国美以及居住在杭州的陈陈陈等新媒体艺术家,能更好地发挥Deep Space的平台属性,更多的和在地艺术家和创业者发生联系。
M511光影汇是一个以光影和沉浸式为核心内容的商业综合体,是浙江省电影总公司的原址,此次由国企主导开发改造实现商业更新。M511和「深空未来」其实是双向选择,一方面是这个新商业空间的沉浸式定位与「深空未来」项目本身高度契合,另一方面M511也看重选择「深空未来」项目所蕴含的文化新质生产力。
今年春季,「深空未来」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热度自然发酵后,M511招商团队对「深空未来」做了详细的商业评估,对比分析包括Team Lab在内的一众光影沉浸式项目。最终明确「深空未来」不是一个单一的内容,而是一种产业发展的雏形,具有内容孵化和创作者孵化的能力,同时已经证明了在C端的商业价值和口碑。
田元的市场经验和创作能力都是他们所看中的,更重要的是,相比其它展览的运营方,「深空未来」具备多功能空间的内容自我迭代能力,可以围绕在地,沉淀出具有自驱性的创作团队。并且,其数字资产和运营经验能够为整个地域的数字科技内容生态系统有机造血。
另一方面,「深空未来」的体验空间业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运营成本低,且人力调动上比较简单。在完成创作阶段之后,通过将整个展演流程及文本进行标准化规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演员/讲解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尽管理想状态是让每一位深空领航员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和随机应变的临场编创能力,但标准化带来了一个最基础的品质保障和规模化扩张的前提——如果哪一位领航员因特殊情况无法参演,很快能够找到替身,不会出现炸卡空窗的情况。此外,从内容创作上讲,引进的IP本身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资产的形式进行二创演绎,可以不断的焕发并延长IP的生命力,制造新的市场话题,成本和稳定度更有保障。
田元希望「深空未来」在杭州有一个新的面貌,不只是做一场演出,而是打造一个作品,并且要综合培养杭州本地的新团队。与西岸美术馆相比,杭州的空间是全新的,也没有设备存量,一切硬件都要自己规划搭建。这对团队来说又是一个挑战,也意味着对创作全流程的把控更进一步。这个高约9米、宽约16米的M511一号厅,一度被规划定义为IMAX影厅,如今最大化保留其原样的「多功能转身」,借助AI时代的技术平台,对内容开发得更「深」,「空间」才有更长久的未来。JN体育平台JN体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