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体育平台【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展示】桐柏县月河镇:搭建跨省联建平台 推动产旅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02 10:14:07点击:
2021年以来,桐柏县月河镇与湖北省随州市淮河镇两地党委共同开展全域党建助力旅游做大、产业做强的实践探索,开启了两地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全域旅游联动共赢的新局面。
月河镇位于桐柏县城东南14公里,东与湖北省随州市淮河镇毗邻,是“宛东屏障”“豫鄂咽喉”,因淮河过镇区抱城如月,得名“月河”,全镇辖18个行政村,面积143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耕地5.5万亩。一衣带水,隔河相望,长期以来两地来往密切,但属地政策、管理机制不同,制约了两地互助融合,协同发展、共同繁荣成为两地干群迫切心声。
2021年初,月河镇党委主动向淮河镇推介南阳市全域党建的有益探索,达成共识,迅速跨省成立了淮南产业发展示范带联合党委,经过3年来的运行,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绩,全域党建的做法成为两地开启产业文旅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金钥匙”。
(一)两地联动,成立跨省联合党委,“联”出新合力。在组织设置上。按照“地域相邻、发展互助”原则,跨省成立淮南产业发展示范带联合党委。下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淮河流域治理4个专项联合党支部19个党小组,围绕产业逐步建立服务型“红小站”,搭建起“联合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红小站”的组织架构,贯通上下、联通左右,助力乡村振兴。在联合范围上。按照组织建设先行、产业发展联动的思路,将两地有共同愿景、利益和需求的6个行政村、3家旅游企业、6家合作社及县文广旅局等9个单位100多名党员联结在一起,实现因需而联、应联尽联。在班子配JN体育,备上。联合党委书记由桐柏县委副书记兼任,委员由双方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根据任务需要实现合理配备。
(二)共育特色,推动互利共赢,“育”出新路子。按照“组织引领、产业同推、难题共解”的工作思路,议规划、强协调、跑项目、解难题、促发展,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在工作思路上。以跨区域联建的方式,采取以强带弱、连片发展、村企合作等形式,通过党建链整合各方力量,引领产业链上要素联动、工作链上单位互促、服务链上资源共享,发挥“1+12”效应。在发展规划上。联合党委先后邀请两地职能部门进行旅游产业规划论证,确定短中长期开发项目7个,已获审批实施3个。月河镇顺势提出“1+1+5”的全域旅游整体规划,即:1条淮源湿地生态带,1条淮源景观大道,5个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样板村,首发村唐城村——古城主题民宿集群、重点村老街村——漂流主题休闲村落、重点村袁庄村——桐柏茶村、重点村徐寨村——水岸森林度假村落、重点村西湾村——康养共生社区。在基础设施上。积极争取道路建设项目资金5630万元,修建淮南景观旅游公路7公里,连接龙泉景区道路4条、桥梁3座,打通承接两地旅游通行“大动脉”;争取淮河沿岸河道治理国家配套资金2911万元,大幅提升了淮河源头旅游资源开发支撑保障能力。在共育产业上。结合实际设置康养、小龙虾、茶文化、花卉苗木、稻米和林果采摘6个产业党小组,建设袁庄茶叶、沈庄稻虾共作、徐寨苗木、笔架山林果、老街旅游、西湾康养六大产业园,带动新增茶叶、稻虾米、林果基地面积8000余亩,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多次荣登央视媒体、学习强国平台,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4家,省级示范社1家,与淮河镇养生产业抱团发展,形成了以“康韵西湾”为主题的映山红康养小镇,以“水韵徐寨”为主题的千亩水产养殖种植观赏基地,以“茶韵袁庄”为主题的5000亩茶产业观光采摘体验示范带,以“古韵唐城”为主题的高端民宿开发,以“旅韵老街”为主题的淮河竹筏漂观光旅游,互补丰富了两地旅游产品。在民生实事上。助力推动政企、村企合作,最大限度保障民生、带动民富。在唐城与龙泉两村安全饮水项目上。经全面征求意见、反复酝酿协商,最终确定方案,使原计划3个月的建设工期,提前了20天交付使用。
(三)完善机制,保障作用发挥,“议”出新举措。联合党委成立以来,初步形成了联席会商、供需对接、基础保障、活动共JN体育,抓、人才共育、服务保障等工作制度。在联席会商上。坚持一月一碰头,商讨难题、谋划任务、推进工作,并通过微信群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连线对话、在线沟通。在供需对接上。建立了涉及产业规划JN体育平台、竹筏漂流、土地征用等方面的问题、资源和供需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推进措施及完成时限。在联合党支部的助推下,竹筏漂流“难产”问题圆满解决。在基础保障上。明确了活动经费由月河镇全力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由双方协商投资,参与村以资源入股形式分红。在活动共抓上。统筹整合两地红色资源,村支部“结对子”、党员“手拉手”,群众“结亲戚”,经常性组织观摩交流、同过组织生活,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在人才共育上。通过“选、送、培、育”等途径,培育了黄钲荃、孙宁、吴恩国、方忠龙、曾宪强等党员领头雁,激活了乡村振兴人才源头活水。在服务保障上。建立茶叶、稻米等全产业链党小组,用联动联建模式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比如,林庙稻米全产业链党小组自建立以来,迅速探索出一条“红小站”赋能稻米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在全镇形成稻米产业“三区三中心”的发展布局,为月河镇打造农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提供了样板。
(一)搭建了跨省共建共融的“直通车”。联合党组织组建以来,初步探索出两省两地党组织联合、工作协作、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建成了一条连通两地的旅游公路和跨河大桥,实现了旅游资源、承载能力互补,淮河镇龙泉景区在月河镇建设第二停车场、游客服务区,月河镇在龙泉景区设立“茶叶展销厅”,促销“桐柏玉叶”“桐柏红”茶产品1000余公斤,河道维护“各自为战”、资源开发“接不上头”及停车难、吃住难、饮水难等一大批“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淮河镇龙泉景区新上游乐园项目一个,收入再创新高。两地合作开发的近千亩蔬菜大棚、中药材种植基地初见效益,一举盘活了闲置多年的土地。与湖北旅游开发公司共同建设“桐柏山淮河源竹筏漂”项目,今年7月份运营后,将见证“一筏漂两省”“一漂连五村”的盛况,实现两地互利共赢。
(二)开辟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联合党组织组建以来,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定目标、做规划、兴产业,初步构建了两省两地联合申报战JN体育,略项目、共享资源开发红利、共同打造产业发展高地的新格局。形成了以林果茶采摘、康养小镇观光、莲鱼共赏等为一体的1.2万亩豫鄂文旅综合体,催生农家乐78家,“五韵月河”文旅发展思路写入桐柏县政府工作报告,并成功招引央企中冶天工和隐居乡里前来投资经营。2023年以来,湖北龙泉景区接待游客30万人次,月河“南5村”接待全国游客1万余人次,两地实现旅游经济收入3000余万元,户均增收1000余元,资源整合带来的经济效益成果初显。
(三)架起了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联合党组织组建以来,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初步迈上了两省两地合力同心、强村富民的新台阶。两地6村结对共建,建成南阳地区第一党小组和南阳地区第一支红军队伍旧址两个展馆,引进1.9亿元项目资金建设大别山南阳实践教育营地,组织党员干部参演“红军战歌”情景剧,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拉近两地干群关系,交界地带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月河“南5村”星级支部创建平均提高两个档次,其中,徐寨村、袁庄村创成“四星党支部”村,徐寨村荣获桐柏英雄杯“十强”村党支部荣誉。
(一)实现组织联建联治,突破协同发展的制度约束。省际交界地带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矛盾突出,属地体制机制的制约往往容易造成“三不管”。联合党组织的建立,在不改变行政区划、隶属关系情况下,以“需求”为导向,将有共同愿景、共同利益、共同发展需求的党组织和党员纳入进来,构建起跨地域、跨层级、跨单位的非建制党组织,以灵活的组织活动方式打破了既有行政区划和层级带来的弊端。
(二)健全议事协调机制,达成协同发展的行动前提。建立联合党组织是争取国家革命老区、苏区政策支持的需要,是实施桐柏山淮河源区域发展战略大协作的现实需要,能够达成“让党组织变强、村容变美、产业变优、村民变富”的发展共识,进一步落实完善议事协调、问题研判、督促解决机制,有助于夯实抱团发展的组织基础。
(三)促进资源整合共享,增强协同发展的持续动力。省际交界地带协同发展问题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建立联合党组织,可以深度融合基层党建和交界地区文旅产业发展,以“党建联合”促进“乡村抱团”,实现组织建设、党的工作开展和产业发展“三同步”,即党的基层堡垒与合作社平台同步搭建、党组织服务与产业链条同步延伸、党组织活动与产业扩展同步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