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
<<返回上一页

“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展示丨弘扬“JN体育平台五老”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长清区归德街道“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4-11-06 09:58:21点击:

  30多年来,一代代关工人坚持以习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白首不言倦、丹心育新人,以时光为笔,雕刻着新时代“五老精神”的深刻蕴涵。今年以来,市关工委和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加强组织发动、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涌现了大量具有特色的先进典型。“五老”工作室已成为凝聚“五老”力量的重要平台和关爱保护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为更好发挥广大“五老”在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中的优势和作用,济南市关工委决定推出部分“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供全市关工委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学习借鉴。

  习指出:“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 “五老”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5月,核心成员22人,负责人马光仁同志退休后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的各项工作中。工作室充分利用辖区内的红色资源,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新举措等方式,让红色传统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下一代健康茁壮成长。

  传承雷锋精神,培育一代新人。归德街道“五老”工作室充分利用《永远的雷锋——刘成德事迹展览馆》的优势,制定了详细的“学雷锋”活动方案。在中小学大力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活动,定期深入学校讲雷锋故事、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事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学雷锋黑板报评比、开展主题班会、开展节水、节电、节粮,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活动,大力弘扬和传播新时代的雷锋精神,鼓励学生学雷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发扬雷锋精神;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以更加主动自觉的姿态投身到学雷锋精神活动大潮中去。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号召每个中小学学生传承雷锋精神,走成德之道,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号召他们要以雷为榜样,弘扬钉钉子精神,在学习中要刻苦努力,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归德街道中心小学被命名为济南市首批“雷锋学校”,之所以选择归德中心小学,不仅因为这里是雷锋学习的榜样、雷锋战友刘成德的家乡,还在于学校在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上,有所创新,用行动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也是归德街道关工委着力推进雷锋学校创建的结晶。

  刘成德事迹展览馆自2012年建成后,至今已接待40多万人次参观,是济南市关工委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全省各地的中小学生时常利用周六、周日或节假日来参观,解说员休班,退休教师、五老工作室负责人马光仁就亲自为他们进行解说,因为马光仁熟悉刘成德,与他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刘成德的事迹报道也都是由他亲自挖掘和整理的,所以讲解起雷锋和刘成德的故事。十分动情,讲得有滋有味,也深深感染和教育了中小学生。

  赓续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长清第一个临时党支部诞生在归德街道阎楼村一户农民家中的地窖里,这么一座不起眼的地窖,竟孕育了长清区乃至济南市革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党的机构,具有重要的革命里程碑意义。街道先后投资60余万元,建起展览室、广场、对魏金三故居及13名烈士胡同进行修缮和打造,对魏金三的故居过去生活场景还原JN体育平台,深入挖掘相关人物事迹,搜集详实资料,形成集教学、培训、参观于一体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接受大峰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辐射,也成为青少年重走红色足迹,探寻长清革命之火发源地,缅怀革命先烈的一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

  走进阎楼村长清临时党支部旧址,66岁的退休教师魏文德在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讲述革命历史故事,赓续红色文化。他讲述自己家族爷爷魏金三在村中地窖里建立临时党支部的经过,介绍党支部万晓唐、冯乐进、袁振、魏金三、夏页文等人在抗日战争中对敌斗争的事迹。讲述魏金三组织村里人参加革命,对敌斗争,英勇献身的故事。他还深入坦山、石鳞等小学举行传统教育。

  在唐李村村史馆,唐李村老党支部书记唐友喜成为村史馆的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讲解着在战争年代,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时,英雄的唐李儿女前赴后继、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用鲜血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铁胆忠肠。唐李村有20多人参加革命,烈士多达14人,位居长清各村之首,为新中国成立谱写了动人篇章......

  讲好归德故事,铭记乡愁记忆。让青少年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激发他们争做新一代的斗志。沙河辛村67岁的老村干部、老党员张传印有着50年的村工作经验,对村里的历史文化、大事小事了如指掌,于是,他编写了14万字的村志,并参与创建村史馆建设,一帧帧画图,一件件器具,都浸透着张传印的心血,让中小学生仿佛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认识当年劳动生活的老物件,从织布机、耕地的犁铧、播种的木耧、手推车等传统农用工具都是带着历史的温度、烙有时代印记的老物件,默默诉说老一辈村民们吃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持家的家风,也传递着沙河辛村人浓浓的乡愁,教育青少年铭记历史和乡愁,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

  万庄村是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庄,定名为“万庄村”。在万庄村村史文化墙下,在聆听着万庄村老党支部书记万克敏的讲解:“我们把村史写上墙,就是让你们这一代了解村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拯救了中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们村的经济发展迅速,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在“家训”文化墙下讲解说:“我们村90%的户姓‘万’,我们要教育后代永记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家族,孝亲敬老,邻里和睦,爱国爱民,报效祖国。”的祖训。

  下一步,归德街道结合基层“五老”工作实际,积极整合“五老”资源,挖掘“五老”力量,发扬“五老”精神,找准“五老”优势与中小学生教育和乡村振兴契合点,创新性开展“五老”工作室工作,引导“五老”以实际行动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爱济南记者:梁汝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JN体育平台

网站地图 鲁ICP备2021011196号-1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