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体育平台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11-11 14:04:33点击:
JN体育平台JN体育平台近年来,河北各地各部门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定位,主动作为、锐意创新,探索出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和特色经验。为充分展现这些成果,河北省评审出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分别是:
这些案例,紧扣经营主体关心关切,从“小切口”入手,深化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破解难点痛点,内容涉及政务服务、招标投标、纳税服务、获得信贷、市场监管等营商环境改革关键领域,为各地各部门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样板。
为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要求,在政府投资的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全面推广招标投标“双盲”评审。2023年5月19日,制定出台《推广招标投标“双盲”评审的实施方案》;7月28日,印发实施《进一步加快实施招标投标“双盲”评审工作方案》,在全省全面推行评标专家盲评、“分散”评标和远程异地评标。
一是推行评标专家“盲抽”。评标专家从省统一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系统不显示专家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避免泄露专家信息,保证评标结果的客观公正。
二是推行技术标暗标“盲评”。投标文件的技术部分采用统一“暗标”形式,评标专家在不知晓投标人任何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打分,由系统自动汇总得分情况,避免专家打“人情分”“关系分”。
三是推行分散评标。通过“同标不同室、同室不同标”以及专家面部打马赛克、变声等措施,隐藏专家信息,实现评标不见面,避免招标人代表干扰、诱导评标的可能。
四是推行招标投标全程网办。实行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等事项“一网通办”,实现全程留痕,可追溯。
五是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建设全省统一信息化支撑系统,与各市交易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全省范围内随机安排场地,随机抽取专家,有效解决部分地区场地和专家不足问题。
六是扩充评标专家数量。通过适当放宽年龄限制、调增专业个数等措施,所有专业人数全部达到100人以上,降低了个别专业因人数较少而容易被“围猎”的风险。与天津市、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和专家共享合作协议,共享可用专家资源达10万人。
“双盲”改革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招标投标经营主体库新增主体19405家,其中外省15335家,占比79%;2023年全省共开具电子保函21870份,累计为企业节约近41.01亿元;民营企业中标标段占比持续稳定在80%左右,中标金额占比稳定在40%左右。
截至今年8月底,河北省招标投标经营主体库中外省107974家,占比34.8%,相较改革前(2023年5月)底增长1.6个百分点。2023年9月-2024年8月,9099家外省企业参与河北省15415个建设项目投标,中标项目6872个,中标率达45%。今年以来电子保函替代保证金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25.09亿。
2023年7月19日,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河北省工商联会同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上线运行了集管理、服务、互联互通于一体的河北数字工商联平台,以联通金融、政务服务为支撑,以满足个性需求为方向,开发推出系列民营企业服务功能,倾力打造信息化服务载体,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一是实现信用贷款掌上申办。平台提供信用融资服务,作为河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在工商联领域的应用专区,细分非公经济经营主体客群,推出差异化、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扩大信贷的精准匹配和有效覆盖面。通过授信额度测算模型,对登录平台企业实现“一键测额”,对民营企业贷款申请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幅提升企业融资效率。
二是实现信用修复渠道联通。平台提供企业经营视图,综合评估企业信用和经营状况,方便企业了解自身经营的优劣势。建立信用修复提醒机制,及时梳理企业失信信息,引导企业通过河北政务服务网信用修复专区进行在线修复。
三是实现民企诉求有效响应。进一步畅通民企法律服务需求和意见诉求反映渠道,平台安排律师在线解答涉企法律咨询,对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企业诉求实时转接,对所提意见诉求及时回复反馈,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
四是实现政策项目精准推送。根据注册企业情况,及时推送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措施文件,以及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招商合作项目等,便利民营企业熟悉掌握政策,及时把握项目合作和投资机遇。
2023年8月中旬,“数字工商联”平台上线.9亿元,收回贷款315亿元,贷款余额355.9亿元,未发生逾期不良贷款。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准营成本,保定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食品连锁经营企业(商场超市、便利店、小型餐饮等)“一证通用”改革,推动食品经营领域审批便利化。
一是完成筹建即准营。申请人在新开设连锁门店时,根据自愿原则,作出符合许可条件承诺,在企业申请材料齐全并签署告知承诺书以后,行政审批部门通过“信用+承诺”办理模式,先向企业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将经营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经营质量管理等情况的现场核查环节,置于领取许可证之后60个工作日内与监督检查一并进行,做到先发证后核查,实现完成筹建即准营。
二是强化诚信管理。大力推进信用与行政审批深度融合,申请人通过“信用+承诺”审批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后JN体育平台,因不履行承诺或作出虚假承诺被依法撤销行政许可的,申请人的失信信息将推送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纳入其信用记录,再次申请同一行政许可时,不再适用“先证后验”的审批模式。通过事前强调信用承诺,事后对失信行为依法惩处,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经营主体依法诚信经营。
三是加强审管联动。强化审管互动数据共享,审批部门及时将“先证后验”办理情况推送市场监管部门,达到发证与监督管理的无缝衔接。监管部门在进行核查或日常监管中发现申请人存在不实承诺或违反承诺情形的,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监管部门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及时书面告知审批部门依法撤销行政许可决定,并将申请人失信信息推送至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保定市已为星巴克、肯德基等连锁企业开办门店11家,平均单个门店开业周期缩短近1个月,节省人员、水电等成本约20万元。
邢台市持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能力,创新推行行政执法人员入企扫码制度,强化对涉企行政检查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督,为有效破解多头执法、随意检查等执法扰企问题提供了“邢台方案”。该案例入选2024年度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正面典型并向全国推广。
入企扫码,是指进入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时,使用“邢台执法”APP扫描被检查企业营业执照二维码,向执法监督平台“云备案”的做法。
一是聚焦“全面兜底”,彻底摸清涉企行政检查现状。通过建立入企扫码制度,将各类企业所接受的全部行政执法检查进行“兜底式”统计,可以详细掌握哪些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在开展执法检查、在什么时间开展执法检查以及对哪些经营主体进行检查等信息,以及检查次数较多的单位和人员、接受检查次数较多的企业,为下一步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聚焦“电子亮证”,持续提升执法公示工作水平。邢台市入企扫码功能同时集成了“电子亮证”功能,执法人员扫码完毕后,系统在显示企业基本信息的同时,还会同步显示执法人员的姓名、单位、执法证号以及照片等信息,供企业和执法人员双方查验,调动了经营主体参与执法监督的积极性。
三是聚焦“全程监督”,及时发现违法执法问题线索。通过落实入企扫码制度,强化对执法活动启动环节的监督力度,确保执法活动从一开始就置于一体化平台监督之中,方便执法监督机构对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结果等各环节实施监督,及时发现并督促解决乱罚款等各类违法执法问题。
四是聚焦“简便快捷”,全面提高入企扫码工作效率。执法人员只需点击扫码,系统便可同步记录执法检查的时间、地点、执法单位、执法人员以及被检查企业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基本信息,同时自动向执法监督平台备案,整个过程“仅需一步、只用一秒”,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是聚焦“结果互认”,有效降低入企执法检查次数。推行入企扫码制度,全方位强化对涉企现场执法检查活动的监督管理,倒逼各级执法单位压减入企检查次数、规范执法检查行为,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邢台市通过入企扫码,使联合查一次、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无事不扰等柔性执法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今年,全市跨部门联合检查比例由去年的45%大幅提升至82%,执法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近年来,承德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成立覆盖全部县(市、区)的企业发展中心,内设政府工作服务站和政府服务代表机制,“零距离”开展助企服务,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多渠道服务企业,打造政企对接“直通车”。该市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开辟“企服专区”,开通企服热线;在企业设立“政府工作服务站”,选派1956名业务骨干定点服务4082家企业,实现“四上”企业、重点企业、科技型企业全覆盖,对成长型小微企业推行“1包N”派驻。依托“承心办”企业发展服务平台、企服中心微信公众号、抖音、助企微信工作群等新媒体,宣传国家和省、市惠企政策,累计宣传推送31万余次。
二是企业问题闭环管理,推动助企纾困“零延误”。该市建立企业问题闭环管理机制,实施“收集-转办-反馈”闭环管理,分级分类施策解决。实施“中心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流程,助企代表将问题反馈到企服中心,企服中心负责转办督办落实。涉及一个部门的,3个工作日办结;需要多部门联动的,企服中心组织部门会商研究,15个工作日办结;涉及规划、用地等重大要素保障问题,召开领导小组会协调解决。
三是多方位服务企业,当好企业发展“助推器”。该市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对环节多、办理流程长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靠前服务,提高企业审批效率。开展“政策找人、服务上门”活动,联合政策执行部门,深入企业宣传惠企政策,面对面为企业答疑解惑。开展“政银企”常态化沟通,利用助企代表和各级企服中心收集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企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金融产品。开展人才招聘服务,依据企业人才需求,联合人社、工商联等部门及高校组织专场招聘会,发布企业就业和实习岗位信息。
目前,承德市已实现省市重点项目政府服务代表包联全覆盖,审批时限由过去20.5个工作日缩短至5.2个工作日,效率提高75%。专职助企服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要素保障、政策落实、产业升级等各类诉求4.1万件,办结率99.3%。
雄安新区牢固树立“成就企业就是成就雄安”的服务理念,从企业需求出发,以部分产业政策作为试点,探索推进建立产业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机制,通过数据汇聚共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实现产业政策资金“免申报、零跑腿、快兑现”,率先落实一批“含金量高”、企业获得感强的“免申即享”产业政策,持续营造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免申即享”政策环境。
一是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依托雄安新区产业互联网平台区块链技术,通过政府间数据互通,融合各部门提供的可信数据,为企业建立安全的“企业数据账户”,将全面、连续、真实的企业数据进行逻辑上归集并加以确权。对惠企政策进行标准化拆解,让企业看得懂、好理解,同时梳理政策关键指标,生成“政策指标库”,为政策匹配提供数据源。
二是建立资金监管体系。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资金监管体系。事前环节,产业互联网平台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保障企业信息不可篡改、真实可靠;事中环节,雄安新区财务共享中心实现全流程线上审批,责任明确、有迹可循;事后环节,根据不同政策奖补要求,通过数币账户可“染色”的特性对企业获补资金进行监管,保障每一笔奖补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三是建立政策更新体系。将“免申即享”政策分为条件类和名单类,即需满足特定条件触发兑付和类似“白名单”的直接兑付。按照“成熟一批、梳理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率先推进实现首批54项名单类、条件类政策免申请办理。各部门在政策制定与细则优化过程中将植入“免申”观念,做到主动更新主动出台,分批向社会公布。
四是建立智慧便捷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叠加,辅助政策主管部门筛选符合条件的对象,为产业政策“免申即享”落实落地提供平台支撑。将新区各部门的“免申即享”产业政策全面接入产业互联网平台,汇总形成“政策日历”帮助企业清晰了解政策时序,提供合理预期。优化平台操作体验,探索“最多点3次”操作,实现“免申即享”政策直达快享。
2024年3月6日,雄安新区向社会公开发布了第一批54项“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包含条件类政策36项、名单类政策18项,现已为64家企业兑付奖补资金3045万元。
唐山市丰南区围绕“丰投无忧”营商品牌升级深化,推出“丰投无忧10+”定制改革措施,聚焦“枫桥式”“法治化”和“增值化”服务理念,持续深化“零窗口”办税服务改革,实现了辖区纳税人满意度的再提升、税收营商环境的再优化。
一是深化“一站式”办税服务,提速服务转型与升级。该区持续深化“一站式”办税服务改革,重建办税大厅工作流程,构建“1+6+N”办税服务模式,“1”是指纾困解难工作站“小孟工作室”,“6”是指搭建监控指挥中心、数据分析处理中心等6个业务中心;“N”是指区级6个业务中心连接各乡镇分局网点的自助服务室和各窗口点位,实现一键指挥调度,快速协同联动。
二是立足涉税疑难杂症,服务需求专属与定制。升级拓展“小孟工作室”服务品牌,专职负责特殊群体涉税服务、解决疑难事项、重点纳税人专属涉税服务,协同各税务分局服务网点,做好纳税人“一站式”业务受理。
三是设立监控指挥中心,实现综合运营与管理。该区设立监控指挥中心,发挥数据集成优势,统筹区级税费服务中心与各乡镇分局的衔接与运转,对基础征管、组织收入、纳税服务、风险防控等重点管理事项进行实时监控、任务督办、质效评估、资源调度,为基层分局(所)实行差异化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撑,同时开展远程执法监控,对分局(所)税务人员到企业现场执法活动进行全程监控,防范执法风险。
四是设立数据分析中心,提升应对水平与质效。通过集中开展风险任务的分析和验证,梳理政策、制作流程,积极探索重复任务集成整合处理、简单任务自动批量处理,提升税费征管智能化水平,从而进一步降低纳税人被打扰的次数。
五是践行枫桥经验,强化政策宣传解矛盾。成立权益保护中心,“一口收办”税费服务诉求,常态化开展服务质效回访,定期组织税费服务体验活动,与各分局实时在线互联互动解纠纷。建立税费宣传辅导中心,“一口集成”政策宣传辅导,凡涉及对外发布的政策宣传,统一由税费宣传辅导中心利用电子税务局和线上平台等渠道进行政策“精准推送”。
电子税务局233项“非接触式”办税清单全程网上办,以云上服务打通纳税服务“最后一厘米”。目前,丰南区纳税人网报率达99.5%,实现了“10分钟就近办税圈”,误收退税(费)、出口退税等退税退费业务网上申请、网上审核,全程无纸化,退税时长压缩至2天内。“小孟工作室”团队制作40个操作指南,19个二维码,提供预约办理256次,解决涉税疑难问题300余件。
大名县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理念,以“企无忧”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心为服务平台,全链条一站式高效精准法治体检服务,有效化解涉企纠纷,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一是搭建1+60“企无忧”涉企矛盾化解平台。县级“企无忧”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每天两名律师骨干坐班化解、牵头协调指挥推进全县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依托20个乡镇司法所、40个涉企行政执法单位,组建60个“企无忧”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小分队,吸收村支书、调解员、律师和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本部门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通过搭建1+60“企无忧”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推进小纠纷化解在企业、一般纠纷解决在乡镇、复杂疑难纠纷不出县,确保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和萌芽。
二是打造四面八方、多元化解涉企矛盾化解机制。大名县司法局推动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为基础,整合“四面八方”调解力量,“四面”(县、乡镇、村、部门),“八方”(企业、司法所、律师、司法鉴定、劳动监察、市场监管、开发区、自然规划、环保和安全生产等多方力量)。建立涉企矛盾化解专家库,实现纠纷由单一调解向综合调解转变,调解队伍由业余向专业为主转变。根据涉企矛盾纠纷类别,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多元化解方式,强化援调、诉调、警调、访调对接,分类疏导、精准调解,切实提高矛盾化解结案率和群众满意度。对久调不决且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纠纷,及时导入法律援助,诉讼解决。对已达成调解协议不能及时履行完毕的纠纷,引导双方当事人到法庭申请司法确认,切实提升案件履行率,实现纠纷“零反复”。
三是创新推行“服务型执法”新模式。大名县结合运用“企无忧”阳光执法监督平台,组织全县行政执法单位创新开展“服务型执法”改革试点活动,推行“说理式、普法式、教育式”宽容执法,努力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评价”的服务型执法模式,推动惠企政策有效落实,指导企业合规经营,提升信用监管,从政策、监管、服务等方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在大名县“企无忧”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推动下,60余个“企无忧”服务小分队进企业、下车间送法、送政策、送服务,进行法治体检,排查矛盾纠纷,效果显著。1-8月份,全县共召开企业家座谈会25场次,40个涉企行政执法单位“一把手”在县融媒体中心进行了公开承诺,到企业开展“送法、送政策、送服务”活动1900余次,发放“企无忧”法治明白卡3.5万份,排查各类苗头隐患70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150件,审查合同120份,参与招商引资和项目备案审查活动58批次。指导企业修复信用109件,落实免罚762件,开展联合检查58次,收集诉求建议169条,帮助52家企业申请融资贷款20.15亿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60件,为推动大名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威县着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依托“国家遥感技术中心威县基地”、“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等数字化改革成果,打造“威企通”“民情通办”等在线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与群众满意度。
一是打造“威企通”在线服务平台,提升企业获得感。平台设政策通、融资通、供需通、合作通、招商通等10个板块,为企业提供键对键、屏对屏优质服务。针对政策落地不及时问题,通过平台主动推送、精准解读惠企政策,从“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开通企业诉求“一键直达”功能,企业通过电脑、手机即可反映遇到的困难问题,一般问题转相关部门限时办结,重大共性问题提请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全过程县委督考局跟踪监督,实现企业诉求快速高效解决。对线上无法解决需线个市级园区和乡镇政务大厅开设企业服务专区,明确服务办理时限,中心第一时间响应、职能部门快速回应,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
二是成立“民情办公室”,提升群众幸福感。搭建“民情通办”平台,全县普及推广“威县民情码”,群众可以扫码反馈民情。“民情通办”平台整合书记热线、县长热线余个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施“好差评”制度,把群众对问题解决处理结果意见作为责任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提高部门积极性。聚焦民情通办的信息收集、筛选、整理、汇报、交办、回应6个环节,强化问题办理质效和整改措施落地提速,制定“首问负责制”“首办负责制”“责任终身制”等7项制度,确保群众诉求快速有效解决反馈。
三是探索智慧监管模式,提升百姓安全感。探索“大数据+”监管新模式,在城市管理、食品安全、医药安全等环节实施智慧全域监管。城管、公安、交通部门“三网合一”数字化监管中心已投入使用,对县城26条主要街道、25个广场游园实时监控。食品监管行业对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单位逐步完成监控探头安装,将视频影像免费接入智慧监管数据中心,通过云视频监管方式稳步推进智慧监管。
“威企通”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发布解读惠企政策628条,组织一对一讲解、一对一对接特色专题会100余场,为百余家企业解决具体问题249项,帮助企业获得信贷授信2300万元。“民情通办”服务平台手机解决民情民意问题17638件、解决率达99.3%,化解矛盾纠纷1895起、群众满意度近100%,接触式信访量同比下降40%。累计受理市长热线、县长热线.5万余元,开展县级食品抽检2313个批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50余起。
邱县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地,融合线下办事渠道,采用闭环式运转,进行全过程监督,推动12345热线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全面提升热线接通率、处办率、回复率、满意率。
一是搭建统管平台,实现实时监督。成立智慧邱县综合指挥中心,开发使用“一网统管”平台,将政务服务、生态环境等15个部门的基础数据进行整合,统一入驻云计算中心,实时展示“12345”事件接报处置进展、处置趋势和热点问题,实时统计乡镇、部门的事件处理情况,接通率、处办率、回复率、满意率均可实现云上监督。
二是线下设立服务窗口,实现服务全覆盖。针对热线中“没说清”或者“说不清”的问题,设立“事办不成找我”服务窗口,承担政策咨询、协调帮办、受理投诉举报、工作纪律监督检查等4项职责,实行24小时“不打烊”,实现“服务全覆盖,诉求全兜底”。
三是以主动作为降被动投诉。邱县在全县签约项目、在建项目、生产运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中选取出营商环境监测点20个,在“两代表一委员”、律师、企业家等各类群体中选聘营商环境监督员20名,充分发挥其作用,定期召开营商环境吐槽会,并通过问卷调查、入企走访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投诉率、提高满意率。
四是打造闭环运转处置流程。印发《邱县12345政务服务热线运行机制》,绘出热线运转流程图,在接到热线工单后进行精准分析研判,第一时间签收,20分钟内完成分派到相关部门,要求各单位、乡镇2个小时内完成签收,对特殊工单按照特事特办、直接交办的原则,直接呈报县政府分管领导,交办承办单位,确保第一时间妥善处置。各级各单位收到热线工单后,第一时间呈报单位主要负责人,明确专人办理。严格按照工单类型(投诉、求助、咨询)和紧急程度(紧急、一般)按时办结,回复意见要与反映人主动沟通,打造从接听到办结的闭环运转体系。
五是咨询投诉分类处理。通过对咨询投诉问题的大数据分析,按照ABC三类进行梳理,A类问题反映违纪违法行为内容详实,直接交纪委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组、乡镇纪委进行查办;B类问题反映违纪违法行为不够详实具体,由党风室进一步了解核实;C类问题反映民生类,采取下发整改通知、交办函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整改到位。
六是问题处置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对热线%的比例进行抽查回访,将各单位问题处置满意度纳入作风台账,作为年终乡科级考核评分依据,倒逼部门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对投诉举报台账进行逐一研判,筛选内容详细、指向精准、可查性高的问题线索,列为监督跟进重点,深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对相关责任单位和部门下发风险通知书,进一步跟踪督办。
2024年以来,邱县12345热线%,真正实现让急事快办、让难事易办、让愁事好办、让盼事能办。
国脉,是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治理、数据要素×专业服务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JN体育平台、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免责声明:除非特别注明,国脉电子政务网所载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国脉电子政务网,政府CIO的思想阵地与交流平台,5000位政府CIO在这里读懂“互联网+政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詹姆斯19+10+16无缘今日最佳球员!因为约基奇37+18+15+3创3纪录
国脉原道是数字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数据要素X、平台运营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
5连胜!约基奇37+18+15,欧文空砍43分,掘金122-120险胜独行侠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