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潮头勇JN体育平台争先——崂山区全面深化改革系列典型案例(七)
发布时间:2024-11-16 12:12:49点击:
近年来,崂山风景区深入贯彻习关于文化旅游、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山东省建设旅游强省和青岛市建设旅游强市战略部署,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景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片区建设,大力实施旅游品质提升攻坚行动,推动景区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景区荣获中国最美绿色休闲旅游目的地称号,入选全国首批“避暑消夏好去处”名录。
一是项目建设升级,推动产业蝶变跃升。创新实施“工作4部+项目专班”工作模式,建立“以部带专,专部协同”的工作机制。高标准完成景区华严文化广场改造、九水客服中心升级、太清码头提升、山海奇观游步道等项目,二龙山景区焕新升级正式开放,大河东游客服务中心等3个项目获评全省优秀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对长约13公里的景区东线道路实施综合整治,改造问题路面9.1万平方米,增设停车位589个,打造景观节点13处、新增观景平台12处,入选全省旅游风景道和国家级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景区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二是文旅产品升级,市场活力不断激发。深化“文旅+”战略,推动文旅与教育、体育、演艺、生态等跨界融合,建设巨峰文化展示中心、太清自然资源展馆,开展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冰川地质等研学活动;策划健步行、山海骑遇等赛事,推出涵盖休闲观光、生态体验、康养健身的“四季游崂山”线路产品,打造观星赏月、星空演唱会等夜间旅游新场景,构建全链条、全时空产品体系。
三是管理服务升级,旅游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打造“1355”景区综合治理共同体,坚持党建引领,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协商服务机制,强化景警、景政、景街、景城、景商联动,常态化开展旅游秩序、交通秩序、摊点摊位、安全隐患等专项整治行动JN体育平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获评全国2024旅游景区创新发展示范案例。首创国内《山岳型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工作指南》团体标准,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安全管理体系。
一是创新引领,夯实一体化管理基础。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旅游业从资源和产品驱动向服务和数据驱动转变。建设崂山风景区数字化指挥中心JN体育平台,深度应用AI与人脸识别算法、云景相机与车载监控等手段,一站式全览各游览区、交通道路全貌和实时游客数据信息。打通票务数据与监控信息,实现黑白名单管理、以图搜图和游客游览轨迹还原等功能,景区运营管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突出重点,提升智能化管理效能。创新打造“1+1+N”景区智慧交通体系,包括1个交通数据中心、1个总控管理平台、N个业务系统,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及服务保障。通过车辆通行预约、车辆智慧监测管控、智慧交通信息发布等系统,对景区交通进行宏观、动态、实时管控,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准确数据支撑,通过人、车、票三合一管理模式,实现景区交通智慧化管控和全周期管理。
三是需求导向,满足多元化游览需求。在全市文旅场所率先推出高层次人才专属“亮码通行”和全渠道支付服务,上线“云游崂山”导游导览平台,提供集直播崂山、720度全景VR、智慧导览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创建智慧厕所,内含环境监测、厕位引导、光触媒分解等多种科技手段,适时呈现空气指数、使用状态。打造全新升级智慧服务驿站,提供VR和“云听崂山”体验区,设置自助救助机、共享雨伞机等智慧便民服务设施,升级游客智慧化游览体验。
一是培根铸魂,增强文化凝聚力。制定景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片区总体策划和行动方案、景区文化智库管理办法,完成500处摩崖石刻数字化信息采集,开展34处象形石文化研究,丰富崂山优秀传统文化资料库,搜集整理崂山文化传说、音乐戏曲、绘画诗词等书籍画册、影像制品1500余套。成立崂山道教武术团,建成集文化展示、文创展陈于一体的崂山非遗展示中心。组织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二是精心谋划,发展文化生产力。完成崂山文化展示中心升级改造,运用全息投影、VR体验、弧幕影院等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现崂山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入选“龙雀奖”年度文旅科技创新应用项目和全省数字文化企业创新案例。举办“太平晓钟福道崂山”“海誓山盟爱在崂山”“禅茶市集”“太清水月”等主题活动,打造场景式、沉浸式道乐武术演艺及书法互动、飞花令活动100余场,构建全链条文化产品体系,让更多海内外游客走进崂山、体验崂山。
三是以文传声,扩大文化传播力。加强与国家、省市主流媒体以及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合作,拍摄制作5集大型纪录片《大道崂山》,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文化传播体系。创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开展“嗨拍崂山”“遇见崂山”系列活动10余次,网络传播总流量达到5亿+。扩大文化交流合作,赴欧洲、日韩、香港、斯里兰卡等地开展宣传推介,与亚太传播中心、澳门航空、韩国仁京电视台等加强国际宣传合作,参与国际性文旅主题交易会、博览会10余场,持续提升崂山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是打牢生态发展坚实基础。以“两山”发展理念为指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生态空间格局,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景区生态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实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研究,出版《崂山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崂山珍稀濒危植物及保护》《崂山生物多样性概况》。推进景区生态价值体系建设,完成景区生态价值评估,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大力开展景区环境治理行动,获评全市首批“无废景区”,景区优良自然基底更加坚实。
二是加强生态资源监管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湾长制、林长制等责任制,深入开展景区地质地貌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监测,制定《崂山风景名胜区违法建筑巡查管理办法》《崂山风景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90余项,形成从巡查保护到应急处置的全方位监护体系。压实森林防灭火属地化、网格化管理责任,加强“技防+人防”建设,通过卫星通讯、无人机等方式,显著提高高山巡护效率和预警能力。扎实开展乡土树种繁育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三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完善景区生态资源奖补动态增长机制,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局面。积极推动低碳旅游,高效联动公交地铁倡导绿色出行,节假日乘公共交通到景区的游客占比40%。编撰《崂山林场场志》,拍摄《崂山林场史》纪录片,广泛开展“无痕旅游”行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市民游客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绿色低碳发展共识更加凝聚。
近年来,崂山区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围绕“高点定位、系统谋划、聚焦发力、强居富民、示范引领”的目标,紧紧抓住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三大重点”精准发力,强化乡村振兴“五大要素”向示范片区集聚,打造基层基础更坚实、绿色发展更牢固、农旅产业更高效、要素集聚更强盛的活力示范片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示范片区改革创新发展体系初步建立。截至目前,3个示范片区共计完成财力投资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12亿元,片区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7万元,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和美乡村示范窗口初步展现。
一是顶格推进,制定高标规划。聘请高水平专业团队,系统性研究深化各示范片区建设方案规划,分类论证各示范片区重点项目策划方案和项目推进计划,绘就崂山版“富春山居图”。建立示范片区区领导包联制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联系省市级示范片区打造,顶格研究解决规划建设的瓶颈和突出问题,推进产业发展空间和要素集聚。示范片区建设连续三年列入区政府实事和重点建设项目:2022年至2024年,3个示范片区每年完成项目19个、35个、12个,分别完成投资约1.5亿元、1.8亿元和1.7亿元。
二是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集中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提标育强一批“创优”“示范”型党组织,东麦窑村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晓望村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各片区组建“党建产业联盟”,系统布局片区产业,资源联享、产业联抓、发展联促,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产业连片振兴、抱团发展。今年以来,“流清湾党建产业联盟”带动片区内8个村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40余万元。
三是优化治理,营造和美乡风。构建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崂先办”数字平台,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机融合。规范各村庄“村规民约”,畅通群众参与村内事务渠道,组建矛盾纠纷调解队、治安志愿服务队,村村都有法律顾问,乡村文明实践站覆盖率100%并全面开放,和美乡风引领时代新风。
一是打造便捷化新乡村。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市管网进农村、农村配套城市化。投入近6亿元,敷设管道300余公里,成为全省首个生活污水实现全部集中处理的区市,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进村路行政村通达率均为100%,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全覆盖、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63%,村民享受到与城市同样的生活便利条件。
二是建设景观化新家园。示范片区内全域建设美丽庭院、乡村、河湖,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目前,3个示范片区共创建“美丽庭院”1670户,独具特色的微景观、微墙绘52处,国家景区化村庄2个,省级景区化村庄6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占比近50%,2个村庄被推荐申报“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流清湾示范片区投资8000万元,把大河东河入海口的烂泥滩建成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的“生态会客厅”。
三是统筹整体化新形象。各示范片区从党建示范、红色教育、文化聚魂、产业集聚、生态宜人、人才引领等方面,设计约20公里7条大小特色环线,从“名不见经传”到“小有名气”再到“网红打卡地”,从崂山传统的“小乡村”正成长为青岛都市时尚范儿的理想“梦家园”,开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新理念。
一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发挥各片区产业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布局产业项目,既突出都市乡村休闲产业链的延展和带动,又赋能特色优质农业和休闲农业,形成可链接的产业示范图谱。北宅百果溪谷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以品樱桃、赏樱花为主导,培育壮大藏红花产业,试点种植松茸等特色农产品,扩大丹参、金银花等崂山本地药材种植规模,2023年以来营业收入达1500余万元。沙子口流清湾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着力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群发展民宿产业,并形成以东麦窑、西麦窑为中心、周边村庄联动发展的民宿产业格局,并获批“省级民宿集聚区”培育单位,与青沙文旅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营业收入达2亿余元,村民闲置房屋租金年收益1000余万元、参与民宿保洁服务年增收700万元。王哥庄仰口区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做优做强崂山茶、王哥庄大馒头、海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优势特色农产品集聚区,王哥庄大馒头电商销售火爆,今年以来网络销售额达6000万元。
二是整合资源推动共同富裕。创新实施“百企进百村促振兴共富裕”行动,16对合作村庄和企业签约超过1.8亿元,村企联建、共促达到新高度。2024年,3个示范片区内25个村的平均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160余万元。推广共富公司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以来新成立8家共富公司,实现村企增收近百万元。其中,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大河东村与企业合作成立青岛崂河饮品有限公司,创新性采取“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拉动+集体个人资产联动”模式,村集体经济年均可增收160余万元,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探索了一条可行路径。
三是抱团联动探索发展路径。打造“特色产业+文化体验+节庆旅游”的农文旅IP品牌,成功举办近10个特色节会活动,发布6条乡村休闲体验精品线路,崂山茶节、鲅鱼节、樱桃节等节庆活动吸引游客240余万人次、创收12亿余元;6家茶企联合成立振兴公司,蹚出“龙头企业+联盟+基地+茶农”的发展新路子,带动300余户茶农户均增收约5000元。JN体育,JN体育,